民族传统赛马节助力西藏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10-12 09:27  来源:中国旅游网 编辑:晓萌
1
听新闻

2023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加大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激发旅游消费需求、加强入境旅游工作、提升行业综合能力、保障措施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30条工作措施。在西藏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民族传统赛马节这一民俗节庆活动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与此同时,“赛事旅行”正逐渐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赛事旅行是指体育赛事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体旅产业新业态,以体育赛事为核心要素,以旅游产业为载体,在满足优质旅游资源供给的前提下充分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民族传统赛马节与西藏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不谋而合,能够很好诠释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对地区发展,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地区所发挥的积极作用。通过协同联动作用不断提升民族传统赛马赛事的质量和效益,一方面将改善旅游消费者体验,结合赛马赛事设计特色旅游线路,挖掘旅游消费市场潜力,充分释放消费活力;另一方面将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引领以赛为媒,以体促旅的旅游经济发展热潮。

民族传统赛马节是西藏地区的特色民族文化节日,其赛事内容以赛马比赛、马术表演、拔河、抱石头等传统体育项目为主,属于民间体育赛事,以民族的规则制度为前提,由当地自发组织的体育竞赛,与现代大型体育赛事相比更具有有限的地域性和独特的民族特色文化。对于地方经济来说,旅游业和体育赛事的关联性较强,对地区经济发展有较强的推动力,特别是体育产业渗透融合能力突出,在带来大量观众的同时也倒逼地方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与旅游资源联合互动助推旅游产业走向新高度。由此可见,赛事旅行新业态将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但两者的融合需要具备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体育产业基础,以此才能将产业融合的价值最大化。

一、民族传统赛马节对西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影响

一是经济影响体育竞赛是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的子集,其文化渗透力和产业关联性极强,与体育相关的用品业、健身业、表演业、餐饮业、广告业、培训业等一系列都是西藏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尚可挖掘的产业。如2011年西藏那曲羌塘恰青格萨尔赛马艺术旅游节实现了旅游推广和经济收入的双提高,赛马节期间实现综合经济收入9698万余元,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8万余人次。本届赛马艺术旅游节期间,共举办了马术竞技、抱石头、拔河等体育竞技项目8项,举办了文艺表演、“普古曲姆”暨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第五届民间歌手大赛等文艺活动共16场。参加演员2000余人次,参赛马匹800余匹次。共销售门票5.5万余张,门票收入80万余元。此外,2022年8月贵州黔东南州“村BA”开启民间体育赛事的热潮。据贵州省旅游局统计,3天4场的“村BA”比赛期间,台江县共接待18.1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16万元,黔东南旅游预定量同比增加140%。客观来讲,乡村赛事的举行在本质上改变贵州旅游模式单一的桎梏,激励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持续引入多元化、创造性的文化、体育及旅游产业要素,满足游客对于体验和娱乐多样化需求。

二是政治影响随着国际体育赛事的频频举办,西藏民族传统赛马节以其绵延不绝的原始力逐渐融入民间赛事旅游行列中,成为吸引众多游客慕名前来的主要原因,显然体育和旅游之间存在互惠共生的关系。政治和体育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政治占主导地位,体育受政治的引导。2023年6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和体育总局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举办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的通知》,旨在通过举办全国性、群众性且富有农趣农味的乡村篮球比赛,突出展示新时代农民风采,展现乡村风貌,引领乡村风尚,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浓厚氛围。比赛的举办吸引大量民众到乡村参与体育活动,推广各地的乡村旅游产品,增加游客的附加消费。2023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会同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共同印发《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依托乡村绿水青山的自然生态优势,以“美丽乡村”为主题,打造“体育赛事+乡村旅游+传统文化+全民健身”多元融合发展的品牌体育赛事活动,这意味着西藏“跟着赛事去旅行”系列规划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三是文化影响众所周知,赛马节这一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在西藏各地区享有极高的盛誉,每一场赛事的成功举办必定会产生积极的文化效益,形成共同发展格局,合理拉动藏族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进入新时代,文化在振奋民族精神、维系国家认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作用充分凸显。民族传统赛马节彰显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精彩的一面,进一步推动我国民间特色体育赛事的社会地位。宁夏回乡文化园、陕西关中风情园等主题公园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筑构造中,带来艺术的欣赏的同时也创造了文化的传递途径。西藏民族传统赛马节为藏族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民族精神、语言学习等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从侧面也完成了民俗文化的传承。赛事旅行将娱乐、文化和出游相结合,这是西藏旅游业创新发展的突破口,也是这一行业的发展趋势。

二、民族传统赛马节助力西藏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统筹旅游资源,创民间赛事精品旅游圈

西藏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以及多样的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将西藏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旅游资源进行统筹,通过发挥整合效应,能够实现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旅游产品的配套。首先,可以构建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新机制,通过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作用,全盘整理西藏地区民族特色体育赛事的信息,改善信息传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其次,要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从制度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专业体育公司和旅游公司发挥各自优势,利用展览、会议、社会活动等多种渠道,联合开发民族特色体育赛事旅游产品,如“点(景区)—线(旅游路线)—圈(民族体育赛事旅游圈)”的发展模式,突出重点龙头,实现全域旅游全覆盖,打造民族赛马体育赛事旅游精品圈。最后,民族体育赛事有非常广泛的地区参与群体,可以考虑将体育赛事与乡村康养、乡村文创产业、乡村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等相结合,开发全方位、多元化体验内容与服务,助力西藏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

第二,健全协同机制,推动体育旅游不断融合

西藏地区发展赛事旅行要立足于旅游产业链融合,做好成果转化,丰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接待能力,统筹旅游资源,形成产业链条的良性循环,为后续发展留足空间。首先,要延伸村落服务产业链条,以赛事为核心构建赛事旅行融合发展的立体格局。以贵州榕江县的“村超”为例,其借助民俗文化、传统节庆与体育赛事融合,以足球竞赛为核心,积极推动农文体旅融合发展,构建了“吃、住、行、游、乐、购”六位一体的全域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其次,发挥西藏地区高等院校与职业院校的教学优势,加强民族赛事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将体育赛事、体育旅游产业相关的复合型、管理型和技能型专业人才作为培养重点。可以根据西藏地区体育赛事与体育旅游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设置、教学课程、科研项目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专门培育。最后,还可以考虑建立民族体育赛事旅游利益相关者构成的理事会,建立民间赛事旅游发展基金会,以政策引导为主,按照市场运行思路积极创造条件,推动“赛事+旅游”不断融合发展。此外还要注重民族特色体育赛事社会氛围的构建。赛事的灵魂在于氛围感,而氛围感的构建来自于热爱体育、关注体育的群众,只有养成全面注重健康,热爱运动锻炼的社会风气,西藏“赛事旅行”才会更持续、更值得被发现、被关注,从而助推西藏地区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

第三,强化科技引领,注重西藏新业态IP保护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技术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这也为西藏“赛事旅行”带来了新契机。一方面西藏旅游部应以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为指导思想,强化科技引领,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国际体育赛事运用的相关技术,推动西藏赛事旅行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例如研发西藏赛事旅游专属APP,满足不同层次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要创立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体育赛事IP。充分利用西藏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及民族人文资源,通过各地区举办地与民间体育赛事的深厚连结,在品牌策划、组织运营、营销宣传等方面全面提高,力争将短视频平台的网络“流量”变成民族赛事的游客“留量”。

第四,激发市场活力,营造投资发展良好环境

西藏民族传统赛马节是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和旅游业相结合具有市场性和社会性两种属性,其本质上还要依靠市场力量进行运作。因此,发展西藏赛事旅行首先要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一步提升民间体育赛事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方面要健全民族体育赛事投融资机制,拓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发展资金来源渠道,建立专项扶持资金,积极构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平台,同时完善地方政府、资本市场、社会资金等多层次资金支持体系,加强乡村振兴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另一个方面要创新赛事旅游体制机制及政策,激发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在品牌塑造、生态保护、跨界融合、资金来源、人员就业等方面的活力,将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打造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动城乡有机融合、实现更高质量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第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旅游经济复苏以来,民间体育赛事旅游日益火热,与此同时产品同质化严重,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也逐渐显露。一方面,西藏地区必须立足资源禀赋优势,走差异化赛马民族体育赛事之路,提升整体竞争力。要打造特色鲜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社会影响力大、可持续性强的民族特色体育综合赛事活动。要守住乡村生态环境底线,在比赛场地的选址和布置上,必须牢牢把握生态保护和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倡导低碳出行方式,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此外,售后服务也要做好长远规划,使服务项目连贯。今年五一洛阳老君山的一纸“欠条”既提升了游客出行的积极性,也为自身的长远发展赢得了更广泛的关注、更坚实的口碑、更旺盛的人气。让全世界众多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把游客"引进来”并“留得住”,满足游客的好奇心,维持新鲜感,形成旅游业的“长消费”,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西藏民族传统赛马节,是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必由之路,也是新时代体育产业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将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打造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动城乡有机融合、实现更高质量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同时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都具有重要价值。面对旅游业民间体育赛事蓬勃发展的趋势,西藏各地区赛马比赛要做到抢发展抓机遇,与当地人文历史、资源禀赋以及民风民俗有机结合,打造有特色、有内涵、有灵魂的民族赛事产品,真正实现“体—旅—文—农”的深度融合,为西藏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勃勃生机和不竭动力。

【作者朱亚成系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讲师、博士、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国家民委教改项目主持人、西藏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四川体育科学》编委兼外审专家,主要从事藏族赛马节研究;贾雨系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体育学、藏族赛马节研究;宋丽丽系哈尔滨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体育学、冰雪训练研究。本文系202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文体旅融合背景下藏族赛马节高质量发展研究”(批准号:23XTY003)阶段性成果。】

标签:
责任编辑:避尘